【老张讲故事】35年前卖冰糕的老表
吃涪陵榨菜,用涪陵话讲以前涪陵农村的真实故事和趣事。
“冰糕,冰糕凉快,冰糕雪糕豆沙糯米糕”。
35年前,还是这个季节,还是割谷子的时候,每当那火辣辣的太阳慢慢爬上天顶时,在一条被南来北往的过客踩得凸凹不平的百年青石板路上,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头戴一顶被日晒雨淋得发黑的旧草帽,脚穿一双大脚指拇都露在外面的解放鞋,背上背着一个长方型的、差点和他人一样高的木箱,手里杵着一根大拇指粗的斑竹棍子,眼睛不停的左顾右盼,边走边用还带着童声的嗓子不停地喊“冰糕,冰糕凉快”。
“卖冰糕的,背到这点来,我们买几支”。是离大路不远处正在割谷子的人在喊。
“要得,来了来了”。少年赶忙一边答应着,一边站在路边往喊的方向看了又看,他是在看哪里有路能够走得过去。
手里的斑竹棍拨打着田坎上的杂草,高一脚矮一脚来到了割谷的田边,放下装满冰糕的木箱,割谷的人中走过来一人问:
“小娃二,好多钱一支嘛”?
“冰糕8分钱一支”。
“给我拣5支嘛”,说完从被汗水湿透的表包里(表包:以前为了防摸包客,在裤腰右前面另有一个连着裤子的小包袋,用来装手表或纸币)摸出5角钱递给卖冰糕的崽儿。
“伯伯,我这才开张,今天身上搞忘了带零钱,没补的,干脆还拿支冰糕给你”。
“哎呀,算了算了,你看你才恁大一点天热世道的就晓得出来找稀饭钱,没得补的就算了”。
这少年就是我的老表。我们小时候都经常你来我往的在一起耍,到十三四岁时一起耍的时间就很少了,他暑假期间只要是大晴天就背一个木箱走村窜户卖冰糕,从家里天不亮就往红星厂冰糕厂走,有时红星厂没得了还要到李渡冰糕厂去背。
一个十三四岁的娃娃哟,每天背着100多支冰糕连走连吆喝,太阳把脸晒得像非洲人一样,渴了就看哪里有水井去捧两口水喝,累了就在路边的大树下歇一会,别人看他小小年龄就那么勤快,本来不想买也要买上几支。
“伯伯,买冰糕不?白冰糕8分钱一支,豆沙冰糕一角钱一支”。老表问一个正在石坝翻晒谷子的中年人。
“我身上没得钱,你背到那个院子里头去,那里娃二多,可能还卖得到几支,你注意倒点哈,门口那家人喂了两条狗有点咬人”。翻晒谷子的中年人向老表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大院子。
“冰糕,冰糕凉快,买冰糕雪糕豆沙糯米糕”。连吆喝连杵着手里那根斑竹棍往院子的方向走。
“卖冰糕的,快点背过来”。院子门口有个老大爷在喊。
“哎呀,还是恁大一个娃二,你看你好大的汗水哟,衣服裤儿都打湿完了,青光扫午的你吃了饭没有哦,没有吃我恁点还有稀饭,我们还是才将子吃过了”,一个老大爷问道。
“爷爷,我还没有吃饭啰”。
老大爷急忙叫他的儿媳妇舀来一大碗稀饭加一个酸萝卜。老表放下冰糕箱箱,接过递来的稀饭,也顾不得🈵头大汗淋漓就开吃。
“你们里面的快点出来买冰糕”。老大爷的儿媳妇跑到院子里吼了几声。
不一会就有人陆陆续续出来了,这个5支,那个5支,一大群打着光脚板的娃二每人端着一个宾铁碗从院子里飞奔而来,争先恐后往冰糕箱箱边围,不一会就卖完了。
今天是今年运气最好的一天,稀饭也吃了,冰糕在这没走路都卖完了。
几十年过去了,老表还时不时摆起当年卖冰糕的那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