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讲故事】45年前沾水笔和钢笔的妙用
吃涪陵榨菜,用涪陵话讲以前发生在涪陵农村的真实故事和趣事。
前几天在一个用白纸写对联的场所,见一老者,坐在一張桌旁写什么,我也是爱好写软笔字的人,想取长补短,就凑近站在一旁看了几眼。
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看,把我的三魂惊掉了两魂,这一看,让我从新认识了所谓的大师,这一看,让我瞬间感觉历史倒退了50年。
老者手里拿着写字的是一支自己研发创新的“毛笔”,说它是笔,还不如说它是以前木匠师父用来在木板木条上画墨线的篾签。
写这些东西历来就是用毛笔,老先生怎么能用篾片替代毛笔呢?于是我稳倒稳倒的和他交流了几句,老先生说他根本就不会用毛笔,只是为了不把老一辈代代相传留下来的地方传统文化毁在我们这辈人手里,用篾片沾墨汁写来也麻得到外行
目睹此情此景,45年前的一暮暮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45年前还没有签字笔,钢笔元珠笔比较普遍,但价格在当时的农村普通老百姓心中还显昂贵。一支钢笔要8角到1块多钱,一瓶红岩墨水要3角2分,一小包能兑20毫升墨水的蓝色墨粉也要3分钱。只要不是大队会计、生产队会计和记分员,只要家里没娃二读书,基本上家里不会有任何一支笔的存在。
沾水笔是当时老师批改作业的专用笔,写几个字就又拿到红墨水瓶里去沾一次墨水。
沾水笔
能吸墨水的钢笔以\英雄\牌和长征牌居多,为了方便随身携带,当时流行的衣服款式有四个兜的军干服,二个兜的战士服。军干服和战士服的左上兜盖上都留有一能挂2支钢笔位置的孔。
钢笔它除了能写字以外还有另外几个大家想不到的奇特功能:
第一是身份的象征,头上戴点帽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整天都在上衣口袋里挂有一支钢笔。
第二是要耍媳妇的年轻崽儿,他们在赶场下街和走人户时,为了把自己装扮成文化人能让女娃二们增加对他们的好感,哪怕写几个字像鸡爪子刨的一样也要在上衣口袋上挂两支钢笔。用农村人的话说也就是专门挂起超媳妇。
第三是第一次和媒婆一起去街场市口看媳妇的人,那种场合一般兜里挂的是2支,这样能让来相亲的姑娘和陪同来的人一看就猜要么是知识青年,要么是生产队的会计或记分员,反正不是天天捏锄头把的人
这里摆一个真实的题外龙门阵:这是我一个邻居,此人大字不识几个但相当聪明,媒人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媳妇,约好第二天带姑娘来家里看家又看人,这可忙坏了我这个邻居哟,去生产队会计那里把各种帐本借来摆在柜子盖上,又到记分员那去把记分本本和钢笔借来摆起,上衣口袋上还另外挂了2支。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姑娘来上当,结果还真哄到手了
钢笔
涪陵故事多,最多在农村,以前的故事吹不完,下次慢慢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