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几百块的羽绒服,为啥零售店能卖几千?
今天在钱江晚报上看见了这样一则消息,11月 20 号大清早,天还没完全亮透,杭州四季青市场的小窄巷里就吵得不行 —— 全是羽绒服订购商撕打包胶带的 “刺啦” 声,此起彼伏,老远就能听见。
来自安徽的进货商陈姐,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货单,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嘴里忍不住念叨:“去年拿的同款羽绒服,480 块一件,今年直接涨到 560 了!” 她身后,货运工王师傅推着装满羽绒服的小车,在窄巷里钻来钻去,裤脚沾着不少白白的羽绒碎屑。可别小看这碎毛,现在老值钱了 —— 羽绒原料每吨都快卖到 60 万。
市场里到处都是这样忙碌的景象:档口老板刚挂了催原料的电话,眉头还没来得及松开,手机又响个不停 —— 有韩国客商追着要羽绒服订单的,国内批发商催着发货的,还有国际买手急着要加急单的。这边原料、人工成本一个劲涨,那边要货的订单却越来越多,根本忙不过来。
有做羽绒服生意的老板说,一件长款羽绒服,批发价大概 380 到 400 块,要是鹅绒填充的,就得六七百块。可这些衣服一旦进了商场专柜,零售价直接飙到 3000 块以上!这么一看,还是四季青市场的源头批发价划算多了,难怪全国各地的进货商都扎堆来抢货!
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完杭州四季青羽绒服市场的火爆场景,心里真是又纠结又明白 —— 原来我们冬天穿的羽绒服,价格一路飙涨的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但最后买单的,终究是咱们老百姓!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