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讲故事】古老的鞋垫与草帽
做好涪陵人,说好涪陵话,把涪陵农村以前的老故事带给更多的人,让五0至七0出生的中老年朋友重拾儿时的记忆,让八0后的年轻人更了解父辈们当年的生活景象。
八十年代前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那个时候买点任何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由于农村票子(农村人说钱叫票子)紧张,一年想买点衣帽鞋袜只有富裕点的家庭才敢出手,寒酸百姓只能在心目中想一想罢了。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冬天年老的人没帽子戴就在头上拴一块粗白布长帕子,夏天上坡干活没草帽戴就就地取材掰几根黄荆丫丫和蒿枝棍绾(音:挽)一个圈圈顶在头上遮太阳。冬季下雨天穿的那双鸦鹊口水胶鞋(鸦鹊口水胶鞋:一种单鞋,全部都是塑料)又薄,在又没鞋垫又没袜子穿的情况下穿起相当僵脚,啷个办?于是就盯上了铺在床上的干谷草(干稻草)。
别看当时那一把干谷草哈,田少土多的地方每家每户一年的拥有量是相当相当有限的!一个生产队本来就不多点,集体还要留绝大一部分用来当几头耕牛一个冬季的草料,一家农户只能分点来铺床用。
“妈妈,今天外头还在落雨,不敢穿布鞋了,那个水胶鞋穿起去读书僵脚得很,你看我脚上的冻包都要穿孔了”,女儿对正在扫地的妈妈说。
“丫头,我给你鞋里面垫点干谷草”。妈妈丢下扫帚,在床边拉了一把干谷草给女儿铺垫在鞋里,并给她穿上鞋,女儿穿着垫有干谷草的水胶鞋,高高兴兴出门上学去了。
“哎呀,气子臭得很,恁个烂草渣渣发煤炭火要都要不得,半天都没发燃,有点火灰灰都漏完了,还是要干谷草好发火些”。正在发煤炭火煮猪食子的娃二他爸也在生气,并连说连去到床边拉了一把干谷草,拿到灶门前绾成三四砣鸭蛋大小的草疙瘩,点燃塞到灶堂里,右手慢慢摇着鼓风机,左手用小铁铲铲了些调了黄泥巴水的煤炭洒在正在燃烧的干谷草上。随着干谷草燃尽,煤炭也燃起来了。
冬去春又来,一个床上铺的那点干谷草,垫鞋也去拉一把,发煤炭火也去拉一把,拉来拉去就只剩一块床罢则(床罢则:用竹片编成,和床内侧宽窄长短一样,用途是避免稻草掉到地上来)和一张蒲草席了。
几十年过去了,用干谷草当鞋垫的日子早已结束,用干谷草铺床的年月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