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冰行:从双底到抱犊的九小时征程
2025年11月18日的南太行,被零下的严寒牢牢裹挟。双底村的清晨没有暖意,地面凝着一层透亮的薄冰,踩上去“咯吱”声此起彼伏,像是为我们即将开启的徒步之旅奏响序曲。涪陵徒步穿越群的六个人——爱开玩笑的“笑口常开”、沉稳的夏辉华、心细的“风中飞花”、可靠的“听海”、爽朗的“蒋妹儿”,还有我(“梦”),背着装满补给的行囊,在微亮的天色里,朝着抱犊村龙口农庄的方向出发,秦二平老板的邀约,成了我们此行最明确的终点。
刚走出双底村不远,几条横亘在山谷间的河流便拦住了去路。零下的气温让河面结了冰,可冰层薄得能隐约看见水下流动的河水,偶尔有冰缝裂开,冰冷的河水顺着缝隙渗出来,在岸边又凝成新的冰碴。“我先探探路!”夏辉华说着,握紧登山杖蹲下身,用杖尖轻轻敲击冰面,确定一处相对结实的区域后,才缓缓迈步。可刚走至河中央,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脆响,冰层出现一道细纹,他立刻停下脚步,朝着我们喊道:“大家跟着我的脚印走,别踩边缘!”
轮到我过河时,登山鞋踩在冰面上,寒气瞬间穿透鞋底,顺着脚踝往上钻。不过半分钟,双脚就像被放进了冰窖,刺骨的疼痛从脚尖蔓延到膝盖,每走一步都要咬着牙,生怕脚下打滑。“梦,稳住!我在这儿接着你!”“蒋妹儿”站在河对岸,伸手朝着我示意,“风中飞花”则在我身后不远处,轻声提醒:“小心脚下,左边那块冰薄,往右边挪一点。”我盯着前面“笑口常开”留下的脚印,一手抓着登山杖保持平衡,一手悄悄攥住了身旁“听海”的背包带。就这样,六个人相互搀扶、彼此提醒,熬过了三段冰冷的河流。等踏上对岸土地时,每个人的鞋子都结了层白霜,双脚早已冻得麻木,可看着身边同伴通红却带着笑意的脸,没人抱怨一句,稍作休整便继续赶路——我们得在11点前完成向马武寨村方向的进发,才能为后续路程留足时间。
从双底到抱犊,全程要累计爬升2000多米。离开河边后,山路渐渐陡峭起来,原本就崎岖的路面覆上薄冰,走起来更显艰难。“大家加快点脚步,不然天黑前过不了一线天!”“笑口常开”收起了平日的玩笑,语气严肃起来。我们都知道,一线天是这段路程中最险要的地方,两侧岩壁如刀削般陡峭,中间的通道窄得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面湿滑不说,还没有护栏,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寒意虽未减退,可体力消耗却越来越大。“蒋妹儿”的呼吸渐渐急促,额头上渗着细汗,却依旧咬牙跟着队伍。“来,吃根能量棒,补充点体力!”“风中飞花”从背包里掏出能量棒递给她,“听海”则递过水壶:“慢点儿喝,别呛着。”夏辉华走在队伍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等后面的人,还会回头叮嘱:“前面有段陡坡,大家抓着旁边的藤蔓走,别慌。”“笑口常开”则在队伍中间调节气氛:“等咱们到了龙口农庄,让秦老板给咱们煮一锅热乎的羊肉汤,暖暖身子!”这句话一出,大家的脚步似乎都轻快了些。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我们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终于,一线天的入口出现在眼前,狭窄的通道在岩壁间延伸,路面上的冰混合着碎石,格外湿滑。“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过!”夏辉华率先走进通道,一手紧紧贴着岩壁,一手拿着登山杖探路,每走几步就回头告诉后面的人注意事项。我跟在“听海”身后,手心攥得冒汗,岩壁上的藤蔓冰凉粗糙,却成了最可靠的支撑。走到通道最窄处,身体几乎要贴在岩壁上,脚下的冰面让我忍不住打了个趔趄,身后“风中飞花”立刻轻声说:“稳住,脚踩实了再动,我在你后面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笑口常开”第一个走出一线天出口时,他朝着身后大喊:“出来啦!咱们赶上了!”我跟着走出通道,抬头看了看天色,此时刚过下午4点,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剩下的路程,虽然依旧有爬升,可没了“过一线天”的紧迫感,大家反而能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远处被冰雪覆盖的山峰,感受南太行冬日的静谧与壮阔。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