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榜样力量】共产党员沈文拥:以“镜”为舟,照亮生命之路!
榜样,是前行的灯塔,照亮医者征途;
榜样,是奋进的旗帜,锚定为民初心;
榜样,是不竭的力量,砥砺使命担当。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医心向党・榜样力量”专栏,聚焦党员医生先锋群体,讲述他们以仁心践行初心、以党性铸就忠诚的动人故事。在守护生命的岗位上,他们既是白衣执甲的医者,更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在与病魔较量的征程中,他们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今天,让我们走近共产党员、消化内科专家沈文拥,聆听他以镜为舟,照亮生命之路的动人故事!
沈文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高新区院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关心关爱病人。他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科室管理与业务提升中,始终冲锋在医疗前沿和攻坚一线,带头钻研业务、创新技术。先后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重庆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涪陵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医院2024年度党员示范岗标兵、优秀党员等荣誉加身,生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医者的先锋形象与责任担当。
医术之镜
执镜探幽微,在无声处除顽疾
沈文拥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掌镜人”。作为党员技术骨干,他把“攻坚克难”的党员本色融入技术创新,始终以攻克技术难关为己任。面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他创新开展“改良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显著提高止血成功率,凭借医疗耗材少、费用低的优势,为患者赢得生机,同步提升科室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他带领科室开展胃肠镜下息肉/早癌切除术、黏膜下肿瘤全层切除术等内镜技术,以及TIPS、TACE等血管介入手术,如同持镜领航者,在人体消化道的“秘境”中探索生命希望。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技术实力全面提升,年完成胃肠镜检查5000例、胃肠镜手术1400台次(含四级手术70台),开展ERCP 21台、支气管镜158台、大容量肺灌洗5台、肺咯血介入6台、TIPS手术4台,多项高难度技术的常规开展彰显了科室扎实的技术底蕴。
2024年5月,藏族患者拉敏辗转千里从西藏昌都来到涪陵求医。她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血小板仅17×10⁹/L,病情危急。沈文拥以党员的责任担当扛起生命重托,带领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直面医疗难题,为患者实施被誉为介入手术“皇冠明珠”的TIPS术。手术中,他手持导管在患者肝脏内精准完成穿刺、造影与支架植入操作,经过3小时的“毫米级操作”,原本堵塞的门静脉与肝静脉成功“架桥”。术后患者突发低血容量性休克,他连夜协调跨区域调血,上演“涪万接力救藏胞”的生死时速,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出院时,患者全家竖起大拇指反复说着“扎西德勒”,锦旗上“关爱病人暖人心,医德高尚医术精”的字样,成为他医术之镜的生动注脚。
管理之镜
持镜照全局,巧思勾勒高效蓝图
作为科室管理者,沈文拥将内镜的精准理念融入管理实践,通过优化手术流程、严控医疗质量,推动团队医疗水平稳步提升。科室月均门诊1800余人次,年度收治住院2219人次,平均住院日<7天,住院费用<8000元(低于三甲医院平均水平)。在这种精准化管理模式下,科室DRG结余全院第一,实现患者负担减轻、医院效益提升、医保基金节约的三方共赢。
沈文拥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科室发展的“根”与“魂”,将党建成效切实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行动力。面对科室人员紧张的难题,他以党员“排头兵”的姿态以身作则,主动增加排班时长,平均每周工作6天。他严守廉洁底线,年度拒收/退还红包3人次,收获感谢信/锦旗5件,用实际行动坚守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与廉洁行医的职业操守,以党员的赤诚与医者的仁心,为群众筑起温暖可靠的健康防线。这面管理之镜,清晰映照出一名党员管理者服务大局、锐意改革的智慧与担当。
仁心之镜
以镜映初心,细微之处见真情
沈文拥常说:“医生不仅要治好身体的病,更要治心病。”,他始终以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指引,他既关注病情,更重视患者的切身感受。他推行“耐心倾听十分钟”工作法,通过心贴心交流化解患者的疑虑与恐惧;发现胃肠息肉术后患者因输液过多易发生低血糖,便带领科室开展免费送米汤的暖心服务。一碗小小的米汤,既彰显他“医病更医心”的人文关怀,更传递出党组织对患者的深切关爱。
他的仁心跨越地域的界限,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在对口帮扶丰都县中医院期间,他担任业务副院长,全力投入胃肠镜技术的推广,手把手教学ESD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等技术,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全年带头下乡11次,脚步深深扎根基层,用奉献诠释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
以镜为舟,载仁心前行;以党为魂,铸医者担当。沈文拥用精湛医术破解病痛难题,以精细管理书写履职答卷,靠赤诚仁心传递温暖力量。他以党员之责践行初心,以医者之术守护安康,成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鲜活榜样。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