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吃,水洗效果不大!重庆到处都是,好多人在捡
最近
街头、绿地、公园的桂花盛开
重庆都是“桂花味”的
满城尽带桂花香
社交平台上
有不少网友发文提醒“捡秋”时
不要忘了桂花
更有博主分享如何将
采摘或捡来的桂花
做成“桂花蜜”“桂花茶”
然而
公共场所的桂花真的可以食用吗?
公园、绿地的桂花最好别食用
面临多重污染风险
公共场所的桂花真的能用来食用吗?不行!这些桂花受环境及种植方式影响,不适合食用。
其中,道路两旁、公共绿地里的桂花长期受到灰尘、汽车尾气、杀虫剂等污染,不仅花瓣上附着细菌、虫卵,还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普通清洗、阴干等处理方式,都不能去除这些有害物质,食用后容易出现腹泻甚至中毒。
掉落在地上的桂花更会沾染细菌、霉菌,同样不适合食用。
此外,桂花属于木犀科,本身病虫害较少,但是由于公共绿地的桂花周围还有其他植物,类似悬铃木、栾树之类的乔木,在实施植保防治的时候,需要喷洒低毒生物制剂防病虫害,药水可能会飘到桂花上面。
上海浦东城建实业张江标段绿化工程师张文亮表示,生物制剂是群防群治的,可能药水会飘到桂花上面,虽然毒性是非常低的,但人吃下去也是对身体不太好的,所以公共绿地的桂花是不建议大家进行食用的。
需要提醒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有部分游客将“捡秋”变成了“剪秋”,为了收集“干净”的桂花,选择直接采摘或肆意摇晃树木只为获得桂花。种行为不仅不能获得无污染的桂花,还违反了文明游园守则。
也有网友问,既然公共场所的桂花不能食用,那么,市面上出售食品中的桂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些桂花与绿地花园的景观桂花有本质区别,来自专门的种植基地。食用桂花在种植过程中须遵循食品原料的安全规范,包括严格管理农药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等,避免重金属污染,确保符合食用标准。
同时,这类原料进入工业加工环节后,还要经过分拣、清洁、干燥或腌制等过程,并通过对应的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才能作为食品原料上市销售或使用在各种食品中。
甜香并非人人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桂花虽然好闻好吃,但对于有些人群也是不友好的。
桂花可能引发过敏
桂花浓郁的香味来自挥发性芳香物质,对鼻炎、哮喘患者或气味敏感人群并不“友好”。这类人群闻多了桂花香,可能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咳嗽等过敏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哮喘急性发作。
此外,部分人群接触桂花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采摘桂花时,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皮疹、瘙痒等症状。个别群体甚至在食用新鲜桂花后,会出现咽喉部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窒息。
食用桂花有禁忌
桂花通常作为点缀出现在食品中,用量不大,对正常人群来说,一般不会引发不适。不过,要避免直接食用新鲜桂花。新鲜桂花含单宁等物质,口感苦涩,还可能刺激肠胃。
同时,桂花性温但香气浓烈,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所以孕妇、月经量多、经期较长、脾胃虚寒的人群要慎食。
最近
不少重庆人都在讨论今年的桂花
开得格外好、格外香
可以说是满城飘香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象
“今年是少见地能够看到桂花在重庆第二季盛放。”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眭顺照介绍,桂花一年一般会开花两次,一次是在中秋节前后,一次是在重阳节前后。往年市民们观测到的桂花开放,其实都是中秋节前后的第一季开放。
而今年的桂花,在中秋节前后的第一季开放时,却开得并不多,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反而在重阳节前后的第二季迎来盛放,备受瞩目。
眭顺照分析说,今年的桂花之所以开得好,主要原因是花芽发育得好,不同品种的桂花花芽一般从四五月份开始发育,至七八月份发育结束,在降温后迎来开放。而在今年花芽主要发育的夏季期间,重庆高温干旱天气较少,雨水充沛,令桂花的花芽发育得很好。
同时,桂花的开放需要合适的温度。在短时间的低温后突然温度回升,桂花就会迎来盛放。但如果温度回升太多,则会对桂花开放起到负面影响。
你们最近闻到桂花香了吗?
你知道哪些人少景出片的小众赏桂打卡地?
评论区写出它的坐标,紧时间去寻“香,再不看就没得了!
来源:综合新闻坊、上游新闻
重报集团新闻时尚传媒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