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1个月,在镜头前,那位曾被左肘活动受限困扰两年的青年男性,正轻松地展示着自己的肘关节功能——主动伸肘仅差一点,被动伸肘已接近正常,屈肘时手掌甚至能顺利摸到肩膀。这一令人欣喜的康复成果,背后藏着一段辗转求医的波折:一个月前,他因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不佳,曾先后前往全国多家知名的三甲医院就诊,却均得到“需实施2次手术”的回复。直到在重医附二院就诊时,医生告知“尽量通过一次手术实现康复”,这份希望让他毅然跨越千里,专程从外省奔赴涪陵区人民医院寻求救治。
(肘友自拍为镜像)
时间拨回术前,这位青年男性的左肘状况不容乐观。两年前在外院接受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后,由于康复效果不理想,他的左肘形成了严重的活动受限,伸直差60°,屈曲仅110°,虽前臂旋转功能正常,但日常活动仍受到极大影响。术前平片清晰显示,其肱骨远端存在畸形,且后方有大量异位骨化形成;三维重建图像则进一步揭示,后内侧的骨化不仅数量多,结构还十分凌乱。此时,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了医疗团队面前:尺神经的位置究竟如何?是被骨化组织包裹,还是被骨化顶起?这直接关系到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操作的安全性。
为精准掌握尺神经情况,术前的尺神经超声检查必不可少。检查结果带来了重要参考信息:尺神经(红箭头所示)并未被骨化组织(黄箭头所示)包裹,而是被顶起,位于骨化表面。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超声显示尺神经受压程度较重,但患者却未表现出任何尺神经相关症状,这一特殊情况也为医疗团队的诊疗提供了独特的判断依据。
考虑到患者希望尽量通过一次手术解决问题的诉求,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原有的后正中切口,这样既能避免产生新的瘢痕,又能高效处理病变部位。然而,术中情况比预想的更为复杂,尺神经紧邻异位骨化组织,且存在广泛粘连,难以清晰辨认。为确保尺神经不受损伤,医生花费30多分钟,小心翼翼地将其显露并妥善保护,之后才放心地进行骨化切除与瘢痕清理工作。手术结束时,现场测试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效果十分满意,为后续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后第一天,医疗团队便指导患者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引流管全部拔出,此时患者的屈伸活动已出现显著好转。由于当时缺乏持续被动运动(CPM)设备,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以主动康复为主、辅以轻柔被动活动的康复方案。一周后,患者顺利出院,在家中继续开展CPM挂机锻炼与主动锻炼,同时配合间断冷敷和输液治疗。医疗团队反复强调:务必拒绝暴力康复,也不可进行热敷,科学的康复方式才是促进恢复的关键。
对于此次接诊的后内侧大量异位骨化案例,邹雨龙医生表示,尺神经的处理往往是这类手术中最棘手的问题,一旦清晰显露并保护好尺神经走形,后续的骨化切除与瘢痕清理工作便能更顺利地开展。如今,患者的康复进程稳步推进,未来只需继续保持科学锻炼,就能进一步减少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弹程度与时间。
这一成功案例的背后,离不开邹雨龙医生及其医疗团队的专业诊疗。邹雨龙医生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中心的医学博士、主治医师、讲师(现作为医联体首批常驻专家进驻涪陵区人民医院,时间一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与重庆医科大学,曾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交流学习,同时担任重庆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他擅长肘关节创伤、肘关节僵硬、肘腕关节疼痛、周围神经损伤、骨与软组织肿瘤等疾患的诊治,已完成全国各地肘关节僵硬患者诊治超300余例,在肘关节镜微创手术领域经验丰富,包括肘关节僵硬微创松解、网球肘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折镜下内固定、肘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等,还多次在全国和重庆市学术会议上分享肘关节疾患诊治经验。
若有类似肘关节健康问题的患者,可关注
邹雨龙医生的门诊时间:
涪陵区人民医院A区,每周一上午坐诊骨科门诊,为更多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帮助,助力患者重获健康肘关节。
本文由涪陵在线网友上传并发布,涪陵在线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涪陵在线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站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