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国家使命,繁星计划赋能涪陵慢阻肺病基层诊疗高质量发展!
9月28日,“繁星计划”国家慢阻肺病基层诊疗赋能项目暨2025年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培训会(第二期)在涪陵区人民医院隆重拉开帷幕。此次盛会,不仅是对国家慢阻肺病防治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有力提升,旨在推动呼吸慢病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迈进。
作为区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涪陵区人民医院聚焦基层医疗实际需求,通过前期实地调研精准把握基层诊疗痛点,创新采用“理论授课+实操培训”双轨模式,于2025年度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慢阻肺诊断标准解读、血气分析实战解析、氧疗规范操作、吸入装置精准使用、肺功能检查与结果判读等关键模块,全方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等呼吸慢病的早期识别能力、规范化治疗水平与长期管理效能。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可防可治,提升其基层诊疗水平至关重要。“繁星计划”国家慢阻肺病基层诊疗赋能项目启动,特邀市内专家专题授课交流,以“上下联动”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破解基层防治难题、提升诊疗能力注入动力。
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区疾控局局长张海艳指出,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基层防治进入国家战略关键阶段。“繁星计划”是涪陵落实“预防为主、基层为重点”卫生方针、破解呼吸慢病防治难题的重要抓手,需贯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全链条管理流程。同时强调要认清项目“破局”意义,希望专家传经送宝、基层学员提升素质并强化宣教。
涪陵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翔介绍,医院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期将慢阻肺病防治作为民生重点,已开展基层医师培训、团队答疑、高危患者筛查等工作。医院将以“繁星计划”为契机,把专家前沿理念与技术转化为基层培训“标准化教材”,联合基层机构完善转诊机制,推动“早筛早诊、规范管理”覆盖涪陵所有乡镇社区,切实发挥“统筹协调、技术辐射”的区域医疗龙头作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表示,此次国家级会议汇聚27家基层及区级医疗机构多学科力量,犹如“满天星”点亮会场,彰显“顶天立地、横纵联合畅呼吸”的协作精神。他高度肯定涪陵在设备配置、培训巡讲等方面的扎实工作,称其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郭述良强调慢阻肺病防治惠及上亿人群,意义重大,期待涪陵建成国家级示范点,形成可推广模式,让基层成为健康“肺泡”,共筑呼吸健康网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丹教授系统解读《国家慢阻肺病基层医疗管理指南》,聚焦基层团队组建、诊疗流程规范、肺功能检查及吸入装置使用等核心环节,强调以分级评估、个体化用药及非药物干预,全面提升基层慢阻肺综合管理能力,推动规范化防治落地见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关嵩教授以《人工智能辅助在慢阻肺病预防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问题》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讲解AI辅助胸部CT影像分析,实现慢阻肺病早期识别与表型分类,通过案例展示AI在肺实质、气道病变评估中的潜力,助力基层提升早期诊断精准性与效率。
重庆市中医院王杰教授围绕《中医药在慢阻肺病治疗中的应用》开展专题培训,中医药通过“补肺健脾益肾、固本培元”治疗理念,在改善慢阻肺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病属中医“肺胀”范畴,以本虚标实为核心,需分期施治,介绍中药及针灸等康复疗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中医路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税莉莉教授讲解《肺功能在呼吸慢病中的应用》,指出肺功能检查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关键技术,更是慢阻肺病诊断“金标准”,可精准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指导慢阻肺病分级管理,动态监测还能预警急性加重风险,为哮喘全程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对实现“早筛早诊、规范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何林教授围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西医结合防治慢阻肺病》开展专题培训,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提出构建慢阻肺三级预防体系。中医药通过补肺健脾益肾、固本培元,在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基层慢阻肺防治提供中西医协同新路径。
随后,区中医院肺病科主任王呈铖、敦仁卫服中心党支部书记刘义红、蔺市卫服中心副主任陈寒、江北卫服中心党支部书记秦力弘和清溪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洋围绕“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识别、中成药全病程管理临床价值”等问题开展讨论,形成“可落地、可复制”的防治方案,为基层优化诊疗方案提供实践参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雨在总结时表示,“繁星计划”是慢阻肺防治的起点而非终点。希望基层医务人员将所学带回街道社区,将知识经验落实于诊疗随访,打造“带不走的守门人”队伍,让规范诊疗星光照亮涪陵每个社区及乡镇,并推动慢病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涪陵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技术指导单位,将以此为契机,以慢阻肺病防治为切入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同质化水平,并在区域内形成可持续的慢病防控体系,推动“筛、诊、治、康”全程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部署:扛牢牵头责任;深化技术赋能;锚定民生目标,以“繁星成炬”之势,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守护群众呼吸健康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