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杀手”,涪陵区人民医院中医与老年医学科中西医结合,守护肝脏健康!
在人体中,肝脏如同“全能管家”,既是“解毒工厂”也是代谢中枢。脂肪肝是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不少人体检发现脂肪肝后,因“不痛不痒”放松警惕,直到出现肝功能异常、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肝纤维化才追悔莫及。涪风健康妹儿来到涪陵区人民医院中医与老年医学科,带大家全面认识脂肪肝,解锁科学防治方案。
无症状≠无风险
警惕“沉默”的脂肪肝
什么是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改变。当肝内脂肪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50%以上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就可诊断为脂肪肝。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与长期饮酒相关的酒精性脂肪肝病,二是与饮食、代谢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后者在普通人群中更为常见。
早期脂肪肝症状不明显,仅少数人会出现轻微乏力、右上腹隐约胀痛或偶尔食欲下降,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劳累”“消化不良”,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肝脏负担加重,症状会逐渐显现:肝区胀痛感明显,进食后腹胀、恶心,即便充分休息仍觉疲劳;若病情严重,还可能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的黄疸症状,这意味着肝脏代谢功能已严重受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脂肪肝的危害不可小瞧,从早期脂肪堆积,逐步发展为肝脏炎症,进而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时甚至诱发肝癌,晚期损伤往往不可逆。不仅如此,脂肪肝还会影响全身代谢,增加糖尿病、心血管问题的风险,肾脏、消化系统等也会受牵连,引发肾脏代谢异常、胆囊疾病等。早期脂肪肝通过科学干预可实现逆转,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多学科协作
中西医结合破局脂肪肝
涪陵区人民医院中医与老年医学科在脂肪肝诊疗领域已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诊疗体系。2017年,肝病专业划分至科室后,科室敏锐洞察到脂肪肝高发趋势。2022年,率先成立脂肪肝专病门诊,整合营养科、内分泌科的医疗资源,形成“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的特色诊疗模式,科室拥有区级名中医、副主任医师等专业人才,针对不同阶段的脂肪肝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
中医拔罐
“我们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诊疗理念。”中医与老年医学科主任周义萍介绍道。针对早期脂肪肝患者,通过体质量表、BMI指数等综合评估,再制定饮食、运动处方,搭配中药膳食指导、中药药茶调理,从生活方式和中医调理双管齐下。肝炎期阶段则在西医保肝调节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同时配合针灸、穴位埋线、拔罐等外治法,辅助改善代谢。肝纤维化阶段则以控制病情进展为核心,延续中西医结合方案,每3-6个月复查一次,密切监测肝脏情况。肝硬化阶段需住院进行综合治疗,针对腹水、消化道不适等症状,开展输液支持、对症处理等,最大程度保护肝脏功能。
全程守护
筑牢肝脏健康防线
科室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注重全程健康管理。在院内,通过宣传单、宣传展板等形式,为患者提供专业健康指导;在院外,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知识,建立患者健康微信群,定期推送科普知识,开展健康讲座,电话随访跟踪病情变化,确保治疗连续性。
在心理健康方面,科室特别关注脂肪肝患者情绪管理。“肝脏与情志密切相关,长期焦虑抑郁会加重肝气郁结。”周义萍说道。通过沟通疏导、中药舒肝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科室与营养科、内分泌科等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开展病例讨论、知识更新,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遇到合并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我们会联合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内分泌科调控血糖,中医科调节肝脾功能,实现1+1+1>3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
个性化诊疗护健康
22岁的陈某某,身高175㎝,体重123kg,BMI40.2,属于重度肥胖,在入职体检时显示谷丙转氨酶286U/L(正常<40U/L),肝功能严重异常,不符合入职要求,为此,患者十分焦急。随后入院治疗,科室为他制定保肝、中药调理结合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案,入院4天后,谷丙转氨酶便降至100U/L左右,第一次穴位埋线后,体重减轻7-8斤。后续坚持4次穴位埋线及药物治疗,一个多月后,谷丙转氨酶进一步降至71U/L,体重累计下降约20斤,成功为入职扫清障碍。
71岁的张奶奶,身高150㎝,体重70kg,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合并脂肪肝,日常被气短、乏力、疲倦困扰。科室为其量身定制四个月综合治疗方案,经调理后,她的体重降至64kg,气短乏力症状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大幅提升,血压也得到更稳定的控制。
未来,科室将引进肝脏弹性成像设备,实现脂肪肝的精准量化评估,持续完善脂肪肝防治体系,让更多患者实现肝脏健康逆袭。脂肪肝虽常见,却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规范的诊疗、全程管理的模式、多学科协作的机制,中医与老年医学科将继续为脂肪肝患者提供从诊断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