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讲故事】涪陵河水豆花的来历
吃涪陵榨菜,用涪陵话讲涪陵本地的老传统,老民俗,老文化,老故事。
涪陵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美食繁多,如今的涪陵榨菜、涪陵油醪糟全国闻名,涪陵的糍粑在北方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但是还有一个比榨菜和油醪糟历史更悠久、还曾经誉满宫廷的特色食品——河水豆花。
河水豆花,顾名思义就是用大河(长江)的水泡黄豆,用大河的水磨豆浆滤豆浆而制作出来的豆花,它名字朴实而接地气。说起河水豆花,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公园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756年6月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弃长安京城逃难于民间。
一日,唐玄宗和随从来到长江边的涪陵镇安地界,当时众人已是精疲力尽,饥肠辘辘,此时唐玄宗见长江边有一妇女正在洗衣服,于是上前询问想从其家中讨点吃的,这洗衣服的妇女自知家中贫寒拿不什么东西让这一行人充饥,就对唐玄宗说:“我家里也穷,实在是没什么吃的,不过今天是我丈夫的生日,早晨泡了些黄豆准备推豆花,如不介意就将就吃点豆花吧”。
玄宗听了连连道谢,一行人跟着妇人来到其江边的家中,坐在一旁亲眼看着这对夫妇用石磨推豆浆、过滤、烧豆浆、点豆花。主人家连点着豆花连向玄宗讲起了涪陵民间过生日推豆花的传统习俗和寓意:“我们涪陵乡下人都要在生日的那一天泡上三五斤黄豆推豆花,其寓意是推掉霉运,迎好运,并且还要把豆渣用寿星佬的贴身衣服包好拿到有流水的地方丢掉,让流水把霉运冲向远方”。玄宗听着连连点头,心想今天也沾了寿星佬的光,希望自己能早日迎来好运从新回到长安京城。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锅白白嫩嫩香喷喷的豆花已做好,主人舀来滚烫的豆花,打好火刨干红海椒为主的调料招待众人,饿得直躺虚汗的玄宗在宫廷哪吃过如此民间美味,连吃连竖大拇指,不停地说:“这豆花好吃,真的好吃”。
吃饱了肚子,玄宗一行道别了这家夫妇,又踏上了逃难的路途。
时光匆匆,公元757年12月安史之乱基本平息,唐玄宗重新回到了京城,他天天望着一大桌的山珍海味总是没有胃口,心里总想着那河边农户家的豆花味道,于是干脆派差人来到涪陵镇安河边,把当年那对夫妇接到京城皇宫当御厨,专门负责制作豆花。
由于他当时亲眼看见涪陵镇安这对夫妇不管是推磨黄豆,还是过滤豆浆的水都是从大河(以前人们都把长江叫大河)里挑来的,就赐名 ——河水豆花,但转念一想,河水豆花范围大,于是就把涪陵二字加上——涪陵河水豆花。
从此,涪陵河水豆花走进宫廷,成为皇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名声远扬。
河水豆花起源于涪陵,直至今日,也只有涪陵管辖这个圈圈里才有河水豆花之说,其它地方的就只是叫豆花,因为他们晓得涪陵河水豆花几个字是唐朝玄宗皇帝所赐,所以不敢冒然乱吼。
1260多年过去了,涪陵河水豆花成为涪陵乡下人逢年过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待客美味佳肴,成为街场市口餐馆里的一道招牌美食,过生日推豆花推掉霉运的习俗也流传至今,也成为涪陵重要的民俗文化符号。
@注:本故事是十二年前涪风网友竹元素来我处摘草莓时简单口述,今我再仔细整理后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