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介绍之瑶里小镇
一、山水开篇:一条瑶河勾勒的千年画卷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平均海拔 600—900 米。群峰环峙,瑶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把古镇天然分成“东村西廓”的水墨格局。镇域森林覆盖率 94%,南方红豆杉、银杏、金钱豹、娃娃鱼等珍稀物种在此栖居,被誉为“天然氧吧”。
二、历史沿革:从“窑里”到“瑶里”的千年窑火
西汉末年,刘氏先民在此定居;南北朝时期,因遍布瓷窑而名“窑里”。
唐代中叶,窑火鼎盛,瓷窑 80 余座、水碓 200 余乘,产品沿昌江入鄱阳湖,远销海外。
宋元以后,制瓷中心移至景德镇,“窑里”逐渐沉寂;21 世纪初,为突出山水之美,更名“瑶里”。
2005 年,古镇一举拿下“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 4A 级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六块国家级品牌。
三、瓷茶双绝:一条产业链的千年回声
1. 瓷之源
高岭山位于镇北,是世界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宋代“二元配方”在此诞生,使景德镇瓷器由软质瓷跃升为硬质瓷,奠定“瓷都”地位。
镇内古矿坑、古水碓、古龙窑遗迹星罗棋布,游客可在古窑遗址亲手拉坯、施釉,体验“泥与火”的艺术。
2. 茶之乡
瑶里种茶史可追溯至西汉,唐时即为贡茶。海拔 800 米以上的高山茶园,常年云雾缭绕,茶叶叶厚、汤清、味甘醇。
明清时期,徽商将瑶里茶与瓷器同船外运,形成“瓷茶互市”的繁华景象。今日,游客仍可在百年茶号品一杯浮梁红茶,看茶青在铜炒锅中翻卷起舞。
四、建筑博览:247 幢明清古宅的立体史书
瑶河两岸现存明清古建筑 247 幢,徽派、赣派与西洋风格交织,被誉为“徽饶古建博物馆”。
- 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中叶,三进两天井,祠内 108 根木柱支撑,梁枋、雀替遍饰戏文浮雕;1938 年陈毅在此召开新四军抗日动员大会,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狮冈胜览:清代徽商宅第,外形西欧风格,内为徽派合院,百幅木雕取材《三国》《西厢》,中西合璧,独步江南。
- 明清商业街:全长 1000 余米,分上、中、下街头,前店后坊格局依稀可见;当铺、茶号、瓷行鳞次栉比,门板上的朱漆字号仍清晰可辨。
- 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三座官宅沿瑶河排布,八字门楼、抱鼓石、马头墙高低错落,展示“耕读传家”的徽商精神。
五、红色印记:瑶里改编的烽火记忆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1 月,陈毅两赴瑶里,主持新四军瑶里改编。程氏宗祠成为抗日动员大会会场,宏毅祠、敬义堂、瑶里改编纪念碑等 10 余处革命旧址保存完好,形成一条“红色记忆”主题游线。
六、非遗与民俗:看得见、听得见、吃得见的乡愁
- 水碓营造技艺:2021 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游客可在瑶河边看水轮驱动木槌,体验“瓷石粉碎—淘洗—沉淀”原始工序。
- 徽剧坐唱:每逢周末,古戏台锣鼓响起,《贵妃醉酒》《水淹七军》等折子戏轮番上演。
- 舌尖瑶里:碱水粑、苦槠豆腐、腊肉蒸笋尖、瑶河石斑鱼,取材山野,口味鲜辣;夜幕降临,老街酒馆一盏浮梁红茶酒,微醺中恰是“瓷都夜话”。
七、四季风物:云海、油菜花与枫叶的调色盘
春:万亩油菜花沿瑶河铺陈,金黄与白墙黛瓦相映;
夏:瑶河水量丰沛,古水碓昼夜不息,山风穿巷,清凉宜人;
秋:乌桕、枫香由黄转红,古镇被晚霞点燃;
冬:雪落马头墙,炊烟袅袅,高岭山雾凇晶莹剔透。
八、旅游攻略:山水之间的慢生活
- 交通:
– 高铁:景德镇北站—瑶里旅游专线巴士 50 分钟;
– 自驾:杭瑞高速景德镇东出口—瑶里 35 公里,沿途可游高岭矿山公园。
- 门票:古镇开放式,核心景点联票 60 元(含狮冈胜览、程氏宗祠、吴家祠堂、陈毅旧居等)。
- 住宿:
– 临河民宿:百年徽宅改造的“观山堂”,推窗见河;
– 高岭山舍:海拔 900 米,推窗可见云海与茶园。
- 一日慢游:
上午:高岭矿山公园—古水碓—瓷石古道;
午后:明清商业街—进士第—狮冈胜览;
傍晚:瑶河泛舟—古桥看日落—老街茶馆听徽剧;
夜间:星空下围炉煮茶,听老人讲“窑里”往事。
九、保护与未来:古镇的可持续之路
- 2003 年,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17 年,住建部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 核心区实行“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管线地埋、雨污分流,古宅消防管网全覆盖;
- 村民组建“瓷茶人家”合作社,统一经营民宿、茶坊、研学,实现“活态保护—文旅共富”。
十、结语:一座古镇,半部瓷茶史
瑶里不是被时光遗忘的标本,而是“瓷窑虽熄、茶香犹在”的活态古镇。当晨光越过狮冈,古水碓吱呀作响,瑶河水面漂着淡淡雾气,老茶师点燃柴火铜锅,新一天的茶青开始翻滚。那一刻,你会明白:真正的江南,藏在瓷片与茶叶的脉络里,藏在瑶里的一弯河水中,静静流淌了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