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王之传说
涪陵城西的龙望沱,长江水在这里打了个温柔的旋,岸边立着座青瓦白墙的蔡氏祠,供的是当地人敬若神明的蔡龙王。关于这位江神的来历,沱边的老人们能讲出两个版本,都带着江水般的悠悠岁月。
村童化龙记
有人说,蔡龙王本是宋朝时蔡家沱的一个村童,名叫蔡幺娃。那年长江发大水,江面上漂来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断了的船板,有冲散的木箱,还有个拳头大的珠子,滚到了幺娃家门前的石阶上。那珠子通体温润,像裹着层月光,幺娃好奇,捡起来看时,不小心滑进了嘴里,咕嘟一下咽进了肚子。
没过几天,怪事就来了。幺娃总觉得浑身发烫,渴得厉害,一天要喝一缸江水;脚底板长出了细密的鳞,碰着水就发痒;夜里做梦,总梦见自己泡在江底,身边游着成群的鱼虾,还能听懂它们叽叽喳喳说水情——哪里暗礁要松动,哪里堤坝藏着缝,都听得一清二楚。
有天夜里,狂风卷着暴雨扑向蔡家沱,江水像疯了似的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岸。幺娃突然浑身发光,皮肤裂开,长出银白的龙鳞,身子一扭就跳进了江里。刹那间,江面上腾起条十几丈长的白龙,龙尾一甩,就把涌得最凶的浪头拍了回去;龙爪一划,就在堤坝薄弱处拢起堆礁石,稳稳挡住了洪水。
等天亮水退,白龙没了踪影,只在江边留下片闪着光的鳞。人们这才明白,幺娃吞了龙宫遗失的定波珠,成了能镇住长江水的龙。打那以后,龙望沱再没遭过特大洪灾,船家行到这里,只要对着江面喊声“蔡龙王保佑”,再险的滩也能顺顺当当过。
鲤鱼精归位记
另一个说法里,蔡龙王原是长江里修行千年的鲤鱼精。它红尾金鳞,能呼风唤雨,更懂水性,哪年水大哪年水小,比岸边的老渔民还清楚。有回上游山洪暴发,眼看要淹了涪陵城,是它领着鱼群往江中心游,硬生生在江底搅出个漩涡,把洪水引向了开阔处,救了满城百姓。
这事传到天庭,玉帝欢喜,封它做了长江涪陵段的水神,赐名“蔡龙”。可这鲤鱼精性子野,当了神也改不了随性的脾气——高兴了就让江水清三天,让渔民多打些鱼;不高兴了就弄点小风浪,让晚归的船晃悠几下。时间长了,百姓虽敬它,也怕它翻脸。
天庭觉得它没个神的样子,就把它贬去了江西龙虎山,让天师府的道长们管着。没了蔡龙,涪陵段的长江像没了主心骨,时而旱得见底,时而又漫上岸,船翻鱼死的事多了起来。
这时,涪陵出了位夏天官,在朝里当差,听说了家乡的难处,特地跑到龙虎山。他见蔡龙在天师府门前的池塘里闷闷不乐,就劝它:“你治水有功,本是百姓的依靠,怎可为一时随性丢了本分?”蔡龙听了,红尾一摆,算是认了错。
夏天官又在天庭周旋,总算让蔡龙归了位。为了让它收敛性子,人们在江边修了座文峰塔,塔影垂在江里,像根无形的缰绳。说来也奇,自那以后,蔡龙行事稳当多了,江水常年安澜,龙望沱的渔火,夜夜都亮得安稳。
如今蔡氏祠的香火依旧兴旺,船过蔡家沱时,船家还是会往江里撒把米,念叨几句。有人说,风平浪静的夜里,能看到江面上有红影一闪而过,是蔡龙王巡江呢;还有人说,文峰塔的影子在水里轻轻晃,那是蔡龙在跟塔说悄悄话,保证再也不胡闹了。
沱边的江水,就这么流着,带着两个传说,流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