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出门踏青。身为涪陵人,城边不远处的龟陵城,应该去看一看了。
据1870年(清同治九年)《涪州志》卷一记载:“龟陵废县:在今治西大江滨,其形似龟,城其上,名龟陵城,后徙,今为东堡砦。”砦(zhài),即”寨“。1928年(民国十七年)《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沿用此说,又载明:"东堡砦,州西四十里,即三台山。"
三台山的得名,大概是因为从自然地貌上看,基本呈现出三层台地形状。最上面这一台,也就是龟陵城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部分。
顺着小路,来到西门。门外地势相对平缓,进出方便。城门左边的城墙借助巨石而垒,省工省料。城墙下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守护一方平安。要守城,没有水源可不行。城墙外就有一口水井。从题刻上看,水井于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算下来距今也109年历史了。
正文十六字:汲水人等,细听分明,挑去冲粪,法钱二缗。
缗字不认识,搜了一下。缗,音mín,即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般一千文为一串,一串即一缗。大概是因为水源紧缺,所以这井水仅供饮用。如果挑去冲粪,那就一次法钱(罚钱)二缗。
2022年天干物燥,导致现在这井里也没什么水了。走近西门。
涪州是宋蒙两军在四川主要争战地之一。1237-1240年,蒙军多次攻入三峡地区。1258年十二月,蒙军大将纽璘率军从叙州(今宜宾)沿长江东下,年底再次攻占涪州,次年正月于涪州蔺市造浮桥,锁断长江,以阻宋军增援重庆及合州(今合川)。1259年六月初,南宋骁将吕文德率军攻破蔺市浮桥,得入重庆。七月,元宪宗蒙哥在合川钓鱼城身死,战局暂缓。
1266年(宋度宗咸淳二年),南宋涪州守将阳立奉命创筑三台寨,与合川钓鱼城、渝中重庆城、春节白帝城、广安大良城等共同构成宋军在川东固守的要塞体系。同年,涪州治所移入寨内,龟陵城遂成为宋蒙涪州战场的军政指挥中心。
有了这段历史,就有了2017、2018对此古战场遗址进行的详细考古发掘。
龟陵城的文保碑。
寨门上三字,“三台”二字清晰,“砦”字几不可辨了。涪州治所移入后,从1267年到1279年的十三年间,三台寨成为四川地区抗蒙的增援地和争战地。据《涪陵辞典》记载:
1267年(咸淳三年),三台寨增援渠州粮草;
1272年(咸淳八年)蒙军攻忠州涪州;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宋蒙两军数战涪州;(嗯,一个三岁登基的小皇帝,五岁降蒙)。
1276年(德祐二年)涪州守将阳立增援重庆;
1276年(宋端宗景炎元年,德佑二年与景炎元年是同一年)年底,涪州守将阳立(也就是三台寨的创筑者)降蒙,宋蒙围绕三台寨反复争夺。
1277年(景炎二年)忠州涪州宋军解巫山大宁敌围;(宋端宗赵昰,小皇帝,7岁登基,9岁死亡)
1279年,崖山海战后,八岁幼帝赵昺沉海,南宋灭亡。(又是个小皇帝,6岁登基,7岁死亡)
1280年,涪州和三台寨才完全被蒙军控制。涪州治所移回,三台寨遂废弃。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钟氏家族入住城内,名为“钟堡寨”,但因音字差错,又被称为“东堡寨”。
西门,及西门旁城墙全景。
西门处,向西与向南的城墙呈90度直角修筑,把城门拱卫在中间。无人机拍下最西端的城墙,大概十米高。上面的平台,据考古发现,定为7号炮台。这里视野开阔。长江就在脚下。西北方向的不远处的外国语学校(新纪元学校)。正西偏北方向,就是涞滩河的一号水坝。涞滩河瀑布被挡住了,看不到。进入城内水泥小路。野花正开,果树正长。几年前,这里面还有农民居住。至少在2017年前,全部迁出了。这条水泥小路基本是沿着南边城墙而行。路边有一个小缺口,下去五六步,通向一块巨石顶面。巨石旁狭缝中,又有一小路,借助树根当扶手,可再下去十几步。底下,居然有个观音庙。石墙围护,也是花了功夫的。翘脚观音像。似乎是在残破石基基础上,泥塑而成。手艺委实不太好。观音庙左侧,有土地庙,还有两块碑文。碑文细读,写得还真不错。只是不知这作者张有凯是何人。龟陵城南面大多是这样的巨石。这处也有十多米高吧。重新爬上去。
正南方,是长江南岸的涪陵西站。
江风徐来。
这里,考古发掘称为一号炮台。它的正东偏南一点,就是龙桥街道办事处,以及南涪高速的青草背长江大桥。紧挨着一号炮台,就是东门。东门外的右侧,城墙石块垮了,露出里面的夯土。“三台砦”三字,比西门门楣的字要清晰些。门前树下的文保碑,立于1983年11月,40年了,这也可以成为文物了。一条石板路,沿东门右侧蜿蜒而下。树旁石壁上,有碑文。碑文刻字有些模糊了。“涪守臣阳立奉命相视三台申阃创筑 宋咸淳丙寅春记”。
其中“阳立”二字已被破坏。也许是因为他投降蒙军?查1870年(清同治九年)《涪州志》卷一关于“龟陵废县”条目中,对碑文的记载为“涪守臣杨□”,说明至少在1870年时,这名字已经被破坏掉了。
还有个问题就是,1870年《涪州志》记载为“杨”姓,但现代的文章基本都是“阳”姓。繁体字的杨阳,右边都是易字,只是左边偏旁不同。看残痕,似乎是包耳旁的阳字可能性大些?。
申,有伸展、延长之意,阃,音kǔn,指城郭的门槛,自可代指城池。申阃创筑,应该是建设扩展城池之意。
宋咸淳丙寅春,即咸淳二年,1266年,这是一座有明确建立时间的宋寨。
东门左侧的城墙,就是刚才走过的一号炮台了。直接可以封锁东门外的小路。
东门并不是龟陵城的最东端。小缓坡上去,有废弃的农民房舍。无人机飞出去看看。东端,也是近十米高的城墙。龟陵城的最高处,名为“王子顶”,据称海拔309米。有一座通讯信号铁塔。正北方,是恒大山水城楼盘。偏右一些,是富春山居楼盘。正东,是南涪高速的青草背长江大桥。江那边,是龙桥街道办事处。顺路回来,从西门处往里直走,有一片较为开阔的区域,是当年龟陵城府衙所在地,无人机俯拍一张。发掘结果显示,这片区域叠压分布着历经三次修建的大型建筑遗存。第一、二期建筑为宋元时期,第三期建筑为明代中晚期。
网栏里面,是当年的发掘区域。现在草木都长起来了。
这个似乎是个墓穴?。前面的柱头之间,应该是墓碑的位置。也许是后人借助前人的石材所建吧。歪头杀的萌萌石狮一枚。另一只石狮倒地,像极向家长要东西没得到而耍横的人类幼崽。台阶。残垣断壁。通过考古,发现龟陵城实际占地不止山顶这一片。它实际上是由山顶环城,就是刚才逛的这一片,再加上北外城、东外城、南外城和西外城,一共五部分组成,形成一个多点互守,梯次防御的格局。总围合面积0.7平方公里。山顶环城周长约1140米,残长约885米。东外城还发现宋代墩台2座,西外城确认宋代城门1座,其余皆为城墙,总残长约1830米。这是西门进城的两条路。右边水泥小路通向东门,大概三四百米长。左边泥土路通向府衙发掘区域。出西门,城墙下有一条小土路,环绕着城墙根。跟着走了一段,身旁就是高高的城墙。也许绝大多数的涪陵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古战场遗址。
身边的历史,值得品味。
说一下线路:
去游玩的话,现在也很方便了,高德地图上搜“东堡村”或“龟陵城”。到达附近后,找到外国语学校(新纪元学校)背后有条公路对着的路口。
顺着小土坡向上走几步。走右边这条小路。一直往前几百米,看到路左边坡上的这条小路和这个小房子。顺路向上三四十米,即到龟陵城西门。
本文由涪陵在线网友上传并发布,涪陵在线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涪陵在线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