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风杂谈] 凝心聚力新征程,踔厉奋进再出发!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举行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岁序更迭,新程再启。1月31日下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举行了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一步提振士气、鼓舞人心,对涌现出来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发挥模范典型作用,激励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全体院领导、中层干部、部分职工代表、获奖人员代表200余人参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德庆主持会议。
会场
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德庆主持会议


大会上,党委书记王朝永讲话,对受到表彰的9个奖项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激励全院干部职工以他们为榜样,对标先进、比学赶超,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对2022年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简要回顾,对2023年工作提出新希望、新要求、新目标。
党委书记王朝永讲话
他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在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院发展史上挑战最为严竣的一年,更是迅速成长、经受住大战大考的一年。过去一年,在医院全体职工上下齐心的共同努力下,风雨无阻,攻坚克难。我们始终坚持以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急难愁盼”、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举措。
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医院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大讨论活动专题调研取得实效,“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荣获国家卫健委杂志2022公立医院党建优秀案例奖,巡察整改成效综合评估和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得到肯定。医院获市委编委批准正式成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与11家医联体单位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组办了“涪陵区关爱企业家健康公益行动”。“1225”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引进西部首台西门子最高端的数字化PET-CT和市内领先的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儿童康复中心正式投用,建成重庆市区县级创伤中心。柔性引进博士3名、硕士59名,引进科研团队1个,43名职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毕业回院博士5名、硕士7名,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深化改革,探索DRG数据质量提升案例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评为优秀实践案例,是重庆市唯一一家。全力以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采购核酸检测设备29台套,投入到李渡、宏声渡假村两个方舱实验室,抽调240余名医护人员,组建7批次医疗队伍,圆满完成市外及市内医疗救治任务。成功开展高精尖医疗技术100余项,成功救治最小胎龄仅24+1周的超早产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重庆大学医工融合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48项,取得了医疗事业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他指出,2023年,希望与挑战并存。全院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六届五次全会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实施医院“1225”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将建成投用高新院区一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推进两大分院和五大中心建设。实施DRG付费改革,启动211重点人才引育工程,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拓展区域服务半径,提升PET—CT、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对肿瘤精准诊疗水平,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朝着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教学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目标笃定信心、砥砺前行!


大会的高光时刻,当属颁奖环节,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是坚实的奋斗与积淀。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弘扬重大涪医精神,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委副书记邓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华,党委委员、副院长隆腾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鱼,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罗晓分别宣读了9个表彰文件。在激越豪迈的旋律和潮涌般热烈的掌声中,出席大会的全体院领导现场对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颁奖。
党委副书记邓江宣读表彰文件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华宣读表彰文件
党委委员、副院长隆腾波宣读表彰文件
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鱼宣读表彰文件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罗晓宣读表彰文件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承载着获奖者不懈奋斗的汗水,闪耀着奋进者的责任和梦想。创新技术团队代表儿科副主任医师陈远春表示:我院的儿科诊断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开展了众多市内先进技术,创涪陵区最小胎龄成功救治记录。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尤其是超早产儿救治成功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国儿科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创新技术团队代表陈远春发言
经营管理团队代表重症医学科主任唐中建进行了以《运营管理助推学科健康发展》为题的分享,回顾了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历程,过去一年,我们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利用会议、谈心等方式做好科室成员思想工作,严把质量关,以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工作。未来,也将继续砥砺前行,也感谢院领导、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和呵护。
经营管理团队代表唐中建发言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朱小华等众多医护人员,面对艰险,迎难而上,冲锋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响应防控策略,调整救治方案,优化重症救治,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历经三年风雨洗礼,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广泛赞誉,患者满意率大大提高,未来也将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抗疫先进代表朱小华发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向崭新的2023年,全体重大涪医人定将同心致远、聚力腾飞,共同谱写2023年的新篇。


创新技术团队(9人)
(一)二尖瓣球囊扩张+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血管内科:向立权、肖鹏、周音频、胡龙江)
(二)24+1周超 早产儿综合救治技术(儿科:姜小华、陈远春、宋燕、蒋宁静等)
(三)腔镜下三尖瓣修复术(胸心外科:罗富超、钟斌、黄国刚、张泽学)
(四)肺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杨中、刘勤、吴仪、雷裕甜、韦陵雅)
(五)腹腔镜下保留性 神经的前 列 腺癌根治术(泌尿外科:陈勇、孙伟、张鑫)
(六)经阴 道单孔腹腔镜技术(妇产科:田茂新、吴国华)
(七)非气管插管全麻下单孔胸腔镜无管手术(胸心外科:吕兵、吴旌)、(麻醉科:张俊华)、(疼痛科:李飞)
(八)双镜联合Fisch颞下窝A型径路侧颅底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骆小华、杨永波、王益玲)
(九)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肾内科:蔡志岳、刘杰)
病案首页管理优秀团队(5个)
肾内科、儿科、肝病转化医学科、神经外科、乳甲血管外科
医疗安全管理优秀团队(2个)
普外科、康复医学科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价值案例(5个)
专科护士主导提高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管理结局(全科医学科:夏咏梅、肖媛、任琴、胡畔、彭荣霞、梁宏晓)
基于证据的PDCA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率(儿科:蒋宁静、王玉洁、田彩虹、熊正兰、李欢、阎雪莲)
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冰敷治疗的规范性(口腔分院:郑净、冉飞、白燕娜、何瑶、刘宇、李秋彤)
降低阴 道分娩并发症(妇产科:李世琼、秦敏、刘丽娜、勾青、贺雨、李霞)
降低低值耗材例均费用(神经外科:饶恕、胡静、黄久俸、陈海燕、余秋霞、况友英)
医保管理优秀团队(5个)
中医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乳甲血管外科
DRG管理优秀团队(5个)
口腔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儿科、重症医学科
科技创新团队(3个)
肿瘤血液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
运营管理团队(7个)
内科系统: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全科医学科;
外科系统: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
医技系统:医学检验科
抗疫先进个人(51人)
廖秀清、朱小华、沈文拥、杨梅、陈小勇、
刘泉、胡静、令狐昌敏、覃于洪、秦勇、
马晓莉、肖华玲、刘继终、赵义刚、施迎春、
唐永忠、杨远秋、陈春萍、王昕、王柏桉、
钱敏、蔡志岳、高川、黄鑫、陈志勇、
常洪华、张利、官奕伶、徐琳、熊盟、
肖媛、黄廷、彭军容、丁帆、王海、
游明琼、胡畔、符宜龙、杨雅婷、王泽新、
韩洋、陶韬、简万均、余利、杨延红、
程建红、卢军、唐楠、郝寿梅、
代红权、步瑶
部分抗疫先进个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