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风杂谈] 【武陵山森林公园邀您晒游记】文蔚庙垭——凤凰山下花开时
我正在参加@涪陵人 【春游正当时,武陵山森林公园邀您晒游记】赢精美大礼包!
庙垭乡隶属武隆区,坐落于重庆武隆区西北部,东北与鸭江镇接壤,西与涪陵太和乡、同乐乡相连,南与凤来镇毗邻,乡政府所在地庙垭场,距武隆区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涪陵55公里。鸭凤公路纵贯乡境。村、组硬化道路网络基本完成,100%的村、组通公路。
三月的庙垭,春风吹拂,春色洒满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粉红的桃花衬着蓝天白云,如诗如画,来自各地的八方游客们在这里赏油菜花,桃花,购买土特产,打糍粑,吃腊猪蹄,蕨耙炒腊肉,苕粉土鸡等特色农家味,热闹非凡。
庙垭,文蔚文化庙垭。庙垭中心校建于1924年,庙垭人民在王忠权的引领下,执夸父之杖,扬后羿之箭,在“山外青山”的怀抱建起一个学校,取名庙垭中心校。因此,她凝聚了祖先的图腾与希翼,在武隆的西北方,绽放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庙垭,人才辈出。庙垭中心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他们深知肩负民族未来的使命,始终牢记“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校训,把“以德育人,以能服人,以诚待人”作为行动的指南,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
庙垭,校园里鸟语花香,绿树回环,人与自然浑然天成。在融融的春光里,漫步校园中,美不胜收的盛景尽收眼底。那婀娜多姿的杨柳,枝繁叶茂的梧桐,饱经风霜的银杏,含苞待放的山茶花均在熏风中随风起舞。极目四野,睹物感怀,生机勃勃的校园就像一幅画卷,气韵夺人,让人触景生情,倘佯流连,2000平方米的校园无处不闪烁着人文的光环。
庙垭,断头将军的故乡。抗日英雄王超奎(1907—1941)出生在庙垭。1928年参加杨森部队,历任连长、营长等职,被追授为中校军衔。抗战时期,1941年4月21日,日寇、第三次对湘北发起进攻,他奉命镇守岳阳县新墙河主峰“向公岭”,日寇从3000多人增加到10000多人,轮番地向该营进攻,他率领全营官兵奋勇杀敌,打退敌人无数次冲锋,经过三昼夜的殊死战斗,全营伤亡惨重,只剩下几个炊事员,他身负重伤,仍然不断激励战士守住阵地,一直坚守到25日的中午援军到来,在援军到来向援军交待完成守住阵地任务后,战士们正准备将他抬下阵地时,不幸又被敌弹打中,壮烈牺牲。
日军向阵地冲上来见王超奎倒地,唯恐他没死,残忍地将他的颈子割断,身首分离。当时的湖南省岳阳县为他建立了“抗日英雄王超奎纪念碑”。并将他牺牲的地点向公岭改为王公岭,当时的新墙乡改为超奎乡。国共两党高层都对王超奎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蒋介石、周恩来、冯玉祥、李宗仁、宋庆龄、薛岳、杨森等等名人大佬都纷纷为他题词。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时报》撰文诉说了王超奎的事迹,说道:“中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宋庆龄、周恩来都曾在其殉国纪念册上题词。
1942年初,当时的涪陵县政府在中山公园(现涪陵体委灯光球场)竖立了一块纪念碑,碑身为长方体,正面镌刻:王营长超奎殉国纪念碑,其余三面则刻有他的生平事迹。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超奎为革命烈士。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三月的庙垭,春风吹拂,春色洒满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和满山遍野的桃花衬着蓝天白云,桃红李白菜花黄,如诗如画,一个满载美好的春天悄然的步入你的心房,让你流连忘返。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吐露芬芳的花朵和叽叽喳喳的鸟儿把春的勃勃生机体现的淋漓尽致。
嫩嫩的绿,淡淡的黄,在田间地里层层叠叠,显得格外美丽,无不叫人遐想,心旷神怡。
近年来,庙垭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风文明建设有很大提高、农村面貌逐渐改善、农村基层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
一片片油菜花海和满山遍野的桃花,层层叠叠。桃花和菜花在蓝天碧云的映衬下,黄花绿叶交相辉映,暖风拂来怡人的芬芳,沁人心脾,引着蜂歌诱着蝶舞,让徜徉在花海中的游客们心脾欢畅。一个满载美好的春天悄然的步入你的心房,让你流连忘返。
雾,飘飘渺渺,朦朦胧胧,深邃幽静,随风而动,时隐时现,遮掩了纷繁复杂的世界,带来了梦幻般的美丽和神奇,让人感觉如临仙景。
雾,神秘柔和,扑朔迷离,奥妙无穷,装饰了诗意般温馨的生活,让我们陷入无穷遐想。
雾,朦朦胧胧,飘渺其间,如似一层帘纱,透过帘纱你会被山间轻柔的缕缕薄雾陶醉其中,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凤凰山上凤凰寨美丽传说吸引八方游客,凤凰山下凤凰山庄笑脸相迎宾朋满座。山庄环境宜人,是休闲、娱乐、读书、抚琴的好去处。可享受腊猪蹄、糍粑、糯米炖土鸡、老咸菜麦耳朵等农家菜,价廉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