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流感高发!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支招,科学守护儿童健康
随着气温骤降,流感进入高发期,尤其是儿童更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近日,前往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患儿明显数量增多,为帮助广大家长科学认识流感,有效预防和应对,涪风健康妹儿特别采访了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汪炼鹏,请他为我们详细解读当前流感防控形势与应对策略。
今年秋冬季涪陵地区主要流行的流感毒株为甲型流感病毒H3N2,相较于普通感冒病毒,它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威胁更大,引起的症状也更重。汪炼鹏表示:“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变异快,儿童感染后往往起病急骤,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剧烈咳嗽、乏力等全身症状,易出现39℃的高热甚至41℃的超高热,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
那么流感和普通感冒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一是病原体不同,流感由特定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变异快;普通感冒则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变异慢。二是症状轻重不同,流感易出现高热、身痛、乏力等严重的症状,而普通感冒多为低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三是传染性与危害不同,流感传染性极强,易在幼儿园、学校引起聚集性疫情,并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校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加之儿童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自10月底以来,涪陵区妇幼保健院进入流感接诊高峰,每日儿科门诊量总计在600多例,最高峰时突破800例。住院患儿人数也持续处于高位,日常住院人数在140左右,高峰时达170人。面对激增的患者,区妇幼保健院积极应对、充分调研、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儿科诊疗秩序。
淬炼本领,提升救治能力。在区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系统学习最新版儿童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与救治方面的专业能力。儿科团队进一步强化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能力,严格落实危重患儿的规范化救治与管理,为精准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人力,优化就诊流程。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统筹安排各科室医护力量全力支援儿科诊疗工作。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响应,主动提前到岗、延后下班,压缩休息时间,全力以赴投入患儿救治。同时,持续优化就诊流程,实行分时段挂号、线上预约与现场挂号相结合的多渠道挂号方式,最大限度缩短患儿候诊时间,确保每一位患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完善设施,强化药品保障。两个院区均增设儿科门诊诊室,住院病区扩充床位,实行分层分区管理。每天进行2次全面消杀,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药品保障方面,提前调配好奥司他韦、玛舒拉沙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并建立动态库存监测机制,确保重症患儿优先用药,为患儿治疗提供充足物资支持。
在治疗方面,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积累丰富的治疗经验,“我们不仅使用西药抗病毒和雾化等对症支持治疗,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汪炼鹏说道。科室会根据患儿的个体辨证,给予中成药口服,并应用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理疗等中医外治法,在缓解发热、咳嗽、咳痰不畅、食欲缺乏等症状方面,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减少不适。
治疗绝非千篇一律,科室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症状、年龄及自身体质,制定‘一人一方’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此外,科室特别重视呼吸道的管理,除了常规雾化,还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为患儿拍背排痰,并配备机械辅助排痰设备,确保气道通畅。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全面提升患儿的康复能力。
11月14日22:30,区妇幼保健院夜间门诊接诊一名5岁男童,该患儿持续高热超过2天,体温高达40℃,在院外接受输液治疗但效果不佳,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2%左右,情况十分危急。紧急入院后,科室迅速启动危重患儿救治流程,立即完善相关检查。胸片结果显示其右肺出现大片状病变,提示已进展为“白肺”。医疗团队第一时间予以心电监护、吸氧等生命支持,并在明确诊断后,迅速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科室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在西医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同步配合中成药口服与中医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以达到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功效。通过中西医药协同干预,患儿的体温在住院第3天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显著缓解,整体状况稳步改善。住院第7天复查胸片显示,患儿右肺炎症已基本吸收,标志着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涪陵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集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是涪陵区区级名科、重庆市妇幼保健重点专科、首批重庆市“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网络指导医院。科室现有职工62人,开放床位80张。设有儿童呼吸、消化、肾病风湿免疫、生长发育和内分泌、神经、儿童重症医学、过敏免疫等专业组,配备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儿童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仪、无创心排量检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除颤仪等设备。
特色诊疗技术: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儿童肺功能检测、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标准化管理等。临床危重症抢救技术包括:呼吸支持技术(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肠内外营养、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对各种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肺炎、重症手足口病、严重脓毒症、病毒性心肌炎、各种中毒、昏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惊厥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危重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年出院患儿5000余人次,年门急诊10万余人次,儿科专业能力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