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守护!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血液内科:从生死竞速到生命兜底

“谢谢你们,让我女儿重获新生!”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精心护理胜似亲人”“妙手仁心生命之光”的两面锦旗,被患者父亲哽咽着送到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血液内科医务人员手中。这场温情致谢的背后,是一次与“出血死神”的生死竞速——10月4日,14岁少女突发咽痛、血小板骤降,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还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重度分化综合征(DS)两大致命并发症。血液内科团队以28天的全力鏖战,用“精确诊疗+多科协作”的硬核实力,成功将少女从死亡线上拉回。
▲患者父亲送上感谢锦旗
血液内科构建标准化、精细化诊疗体系,严格遵循国际指南完善MICM诊断分型,通过骨髓穿刺、多色流式细胞术等多项前沿检测,实现血液疾病的精确分型与预后分层,为个体化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APL合并DIC这类凶险急症,科室快速启动应急方案:及时应用全反式维A酸(ATRA)及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动态监测并预判分化综合征;同时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为救治抢占黄金窗口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出仓
作为区县三甲医院的先行者,科室2017年便率先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服务辐射周边区县,积累了丰富的围移植期管理经验。此外,独立开展的红细胞、血小板单采及血浆置换等技术,能快速去除血液中病理成分或毒素,为高白细胞血症等急症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兼具起效快、副作用小的优势。
现代血液病诊疗离不开多学科协同,血液内科与检验科、输血科、ICU、感染科等科室建立高效协作机制,通过专属微信群、联合读片会诊等方式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危重症抢救时,各科室专家10分钟内即可介入,共同制定救治方案,打造“生命共同体”。
▲科研组会交流
科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6名医生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配备科研助理及14名血液专科护士,其中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轮驱动,每周开展专科学习、疑难病例讨论,选派骨干至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等顶尖机构进修,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储备力量。
“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是技术攻坚,更藏在细节里。科室公开医生联系方式,方便患者长期随访与即时咨询;护理团队提供专业PICC上门换药服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助力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科室组建专门的“心理疏导小组”,用专业量表筛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谈心疏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科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下乡义诊、开展基层医生培训、建立医联体转诊绿色通道,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进行基层医生培训
从一场场生死攸关的救治胜仗,到一支技术硬核、协作紧密、充满温情的医疗强军,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血液内科始终坚守“守护血液健康”的初心。用专业与热爱为患者点亮“生”的希望,这支生命“兜底”团队,正成为区域血液病诊疗的坚实依靠。
许国发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血液内科
副主任(主持工作)
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液学管理专委会委员、重庆中西医学会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血液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涪陵区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主持科研课题4项。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白血病等血液性疾病的诊治。
谭永红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2017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21年6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血液内科医疗诊治,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各类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
赵邈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全内科基础,专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