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儿科团队力挽狂澜,成功救治大量胸腹腔积液早产儿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儿科新生儿救治团队迎来一场硬仗——面对一名伴重度窒息的大量胸腹腔积液早产儿,团队凭借精准决策与日夜坚守,助这个顽强的小生命闯过呼吸衰竭、多器官并发症等多重生死关,最终创造生命奇迹,让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该患儿胎龄仅36+4周,因母体胎动减少,需紧急行抢救性剖宫产。出生后,患儿立即出现无呼吸、全身青紫症状,仅存微弱心跳,当地医院迅速展开急救:气管插管、皮囊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同步进行,期间还多次推注肾上腺素维持心率,但生命体征始终不稳定。
重大涪陵医院接到转诊请求后,儿科陈远春医师火速抵达当地医院。此时患儿已使用有创高频呼吸机通气,且吸入纯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仍仅维持在60%-70%,情况危急。陈远春立即安排胸片与胸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大量胸腹腔积液、肺不张”——患儿命悬一线。
不等转运回院,陈远春当场果断决策:实施双侧胸腔穿刺。操作后,大量草黄色胸水被成功抽出,患儿血氧饱和度瞬间回升至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初步平稳。随后,患儿被安全送至我院新生儿病房。
▲紧急胸腔穿刺
▲机械通气(全身水肿)
入院检查显示,患儿不仅有重度窒息,还并发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危重症,治疗难度极大。
科室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救治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牵头,联合专科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方案:一方面持续用呼吸机控制呼吸,动态监测呼吸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胸腔穿刺抽液缓解积液压迫,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输注白蛋白、血浆补充血容量,辅以对症支持治疗稳定内环境。
然而治疗第6天,复查发现患儿胸腹腔积液再次增多。应家属要求,患儿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上级医院期间,虽采取有创呼吸机通气、胸腔闭式引流、输注红细胞悬液、丙种球蛋白,及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奥曲肽、呋塞米等药物干预,但10天后患儿仍无法脱机,且需依赖胸腔闭式引流,家属因担心预后,签字拔除气管导管与引流管后出院。
出院后,家属始终未放弃希望,再次带着患儿回到我院儿科求助。面对这个“特殊病例”,儿科新生儿团队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治原则,重新评估患儿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强化营养支持,助力患儿器官功能恢复。
经过团队数周的精心照料,患儿病情持续好转:呼吸功能逐步恢复,成功脱离呼吸机;胸腹腔积液完全得到控制,复查胸部CT仅见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消化功能也同步改善,出院时已能自主进食MCT奶55ml/次,神经功能测评结果正常。
当家属抱着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良好的患儿出院时,特意对儿科团队表达感谢:“是你们的坚持,让我们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机会!”这场跨越多科室、多阶段的救治,不仅展现了儿科新生儿团队的专业实力,更诠释了医者“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