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每周好医声丨节后防蚊大作战:别让伊蚊“刺客”住您家!
双节长假“咻”地一下就过完了,您是不是还沉浸在诗和远方里?但请注意,随着大家从五湖四海返回,除了带回了特产和美好回忆,可能还带回来了一个看不见的“风险”——那就是蚊媒传染病,比如登革热和它的“表亲”基孔肯雅热。
“健康中国巴渝行·每周好医声”科普团队特别邀请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副研究员王政,为大家讲解防蚊灭蚊相关科普知识。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卫生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昆虫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术委员会科学性审查专家组成员、动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青年编委。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7项;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王政,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国庆、中秋双节后人员流动大增,给了病毒“搭便车”的机会,而眼下正值秋高气爽,正是这两“表亲”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就是那个黑白条纹的“花蚊子刺客”)最“嚣张”的时候。它们可不管你是不是刚放假回来,正饿着肚子准备“开席”呢!
别慌!对付这位“刺客”,咱们的终极武器不是怕,而是——抄它们的家!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清积水,灭蚊虫,让伊蚊“断子绝孙”!
伊蚊这“刺客”,品味很独特,它不爱臭水沟,就爱您家里那些干净的小积水。一粒卵到一只成蚊,只需要一周多时间和一汤匙水。因此,请立刻发动“全家总动员”,来一场“抄家式”清理,重点排查以下区域:
(一)室内“高危区”:
1.花瓶&水培植物:别让您的绿萝、富贵竹成了“蚊子乐园”!每周换水是底线,记得顺手刷个瓶(容器内壁)。
2.家电盲区:饮水机接水盘、空调排水口、冰箱底部,这些地方的积水,请务必“及时扫盲”。
3.闲置的盆盆罐罐:阳台堆着的旧花盆、腌菜坛子、废弃轮胎...要么扔掉,要么倒扣,不给它任何“置业”的机会。
(二)户外“隐患点”:
1.“顽固的白色泡沫”: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奶茶杯、月饼盒,这些随手丢弃的垃圾,一接雨水就是蚊子的“天上人间”。
2.犄角旮旯:花盆底托、接雨水的桶、反扣的盆盖上的那点水,在蚊子眼里就是“私人泳池”。
3.建筑坑洼&竹筒树洞:用沙土给它“填平了”,让蚊子无房可“买”。记住:清理五分钟,防蚊见成效。每周来个“全家寻宝游戏”,看谁找到的积水多!
环境治理是根本,但个人防护不能少,主动出击也有必要,咱们要打造立体化防御体系!
(一)物理防御—硬核隔离
1.纱门纱窗:家的“金钟罩”,请务必关严实!
2.蚊帐:睡眠时的“结界”,复古又有效。
3.长袖长裤:出门穿上浅色“皮肤甲”,让蚊子无从下嘴。
4.错峰出行:日出后和日落前2小时是蚊子“上下班”高峰,尽量别在绿化带、河边久留。
(二)化学防御+魔法攻击
1.驱蚊液:出门前往身上喷点“隐身药水”(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让蚊子找不到你。
2.电蚊香/盘香:室内“结界发生器”,记得通风。
3.杀虫气雾剂:蚊子太多时来一次“精准攻击”,注意人和宠物的安全。
(三)全民动员,共建“无蚊小区
1.打团战:防蚊是场“人民战争”,需要邻里协作,打团战!
2.社区/物业:请定期清理公共绿地垃圾、疏通沟渠,对下水道等地方进行投药。
3.你我他:做到“各扫门前雪”,清理自家积水,也提醒邻居。看到公共区域有积水,随手清理或上报。
如果被蚊子咬了之后,突然出现高烧、关节剧痛等症状:
1.别硬扛,快就医!并告诉医生你近期的行程。
2.立刻“自我隔离”,待在蚊帐里或驱蚊的环境里,防止蚊子叮咬你之后,再去祸害你的家人。总而言之,面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咱们的战略就是“主动出击,釜底抽薪”。赶紧行动起来,检查一下您身边的积水吧!
来源:重庆市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