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帮寨之行。
角帮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榜上有名。角帮寨原名穆柯寨,相传为女将穆桂英之故里,又因形似牛角而得名,被誉为“千里乌江第一寨”。
古老的角帮寨寨门,古法垒就的坚固石头墙,铁占凿的占路,坚硬的龙骨石石阶,以前这里是一道关口,两边高山绝壁,乌江天险,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仿古而建的全木村舍,一正两横的三合院、四合院等古村落的风貌散布于山凹处,山上的村民很热情,邀请我们屋里坐坐,并介绍他们的老腊肉香肠,鸡鸭及梨桃等水果,当然主要还是想卖这些东西……
角帮寨还有一个主要的景点__跑上,以前农耕时代的产物,山上的煤及农产品,要想运到山下,只有肩挑背磨的人工弄下山,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费时费力不说,辛苦危险效率低,后来,人们想出了用钢丝绳放下去的想法,放到下面的桐麻湾码头,再装船运出去,两根绳索两个斗仓一上一下的把山上的货物输送到河边,主要是煤炭。这个运输工具,当地取名叫放跑,放跑的起点叫跑上,如此一来节省许多人力和时间,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这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想出的办法和聪明智慧。直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乌江沿途的许多小煤矿逐渐关停,这个放跑也寿终正寝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跑上这座独栋的两层石屋仍然静静地矗立在山岗上,俯瞰着乌江与江边曾经的桐麻湾码头,留给了一代人的回忆及后辈人的暇想。
我们来看的不但是风景,更是上辈人那个时代的艰辛,父亲在时经常讲弄船进小河的故事,其中就有这角帮寨,桐麻湾。角帮分大角帮小角帮,当然我也分不清,只是实地来参观—下,想象一下当年的在那艰苦岁月里的情景。我们站在这里向下张望,乱草丛中依稀有一条小路下去,也许这条小路能到达乌江边,能到达桐麻湾码头,现在没人走了,留下前人踏过的痕迹,这些隐约的痕迹与残墙彰显山乡的古朴与厚重的历史感。
放下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