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风杂谈] 陈万宝庄园-石龙井庄园内部曝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庄园其实是陈万宝二儿子陈荣达居住的地方
陈万宝,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涪州安镇坝(今青羊镇)人。早年以贩卖米粮起家,成为当时川东最大富豪。发达之后的百余年间,陈氏家族在不足2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大小庄园14处,形成闻名遐迩的古代庄园群落。
陈万宝祖籍系江西临江府,因此整个庄园建筑群中都能看到徽派建筑特征。各庄园由于修建年代相距几十近百年,因此又反映出近百年间当地社会历史的变迁。
如戴家堰庄园,简洁、对称、实用,表现的是创业有成与大家富豪相结合的初始期形态。
石龙井庄园讲究排场,体现的是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的建筑特征和清代中后期涪陵富豪之家的建筑风格。
四合头庄园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时期修建,房主陈锡珍办团带兵,设跑马厅欲聚义称雄,因此物随其好,上下厅无高低之分,反映出“宾主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
塘坎庄园则兼具中国传统式四合院和法式洋房特征,证实西方建筑当时已开始在中国边远山区有了一定影响。
匠心独具 古建精品
众多庄园中,建筑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当数修建于1862年—1874年的石龙井庄园。该庄园原名陈蕚楼,是陈万宝二儿子陈云达的居所,以杨贵妃之“华蕚楼”入名。后传说庄园两口水井下藏有石龙,遂改名“石龙井”。
该庄园始建于1862年,由300余名工匠历时12年,耗银上万两(折合现人民币约3450万元)建成,占地7326平方米,共有房屋120余间,为“金包银”穿斗式木结构,即庄园外墙为砖石结构之“金”,里面是木质结构之“银”。
庄园坐南朝北,规模宏大,8个房屋天井,两口石井,井中套井,井中有景,有两重堂四合院带附院一楼一底。因清朝廷授予“朝议大夫”爵位,故庄园亦叫“大夫第(大夫府)”。
房屋布局严谨,不但结构复杂,科学合理,注重雕饰,讲求舒适安乐。同时,也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伦理思想。庄园正房最高,面阔5间,进深9柱,为穿斗木结构悬山式大屋顶,是主人饮食起居和祭拜先辈亡人的地方。东西厢房加披房,进深7柱,其后小天井四周的后厢房是小辈、客人和长工的住房。最矮的下厅面阔5间,进深7柱,楼上供戏人演出和临时住宿,楼下为便道。
整个庄园有芍药园、牡丹园、兰花园、荷花园、樱花园等八大花园。其中樱花园内种有日本樱花、巨丰大枣和水晶枇杷3棵舶来植物,寓意殷实富有(樱花种于室内)、子孙繁盛(枣生贵子)、黄金满屋(黄色水晶枇杷)。而今,其中的樱花树高达12米,树冠8米,树径40厘米以上,是中国第二大的樱花树。
位于下厅正中的戏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典之作,该戏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展翅欲飞。戏楼台口上方的镂雕木刻,情节完整,是陈万宝发家致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