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城事] “值得”是我对疾控工作的诠释 ——记涪陵区疾控中心潘红
听到涪陵区疾控中心你会想到什么?打流感疫苗?打预防针?打狂犬疫苗?其实他们真的不是打针的。
涪陵区疾控中心主要通过对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和调查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
新冠疫情的暴发让涪陵区疾控中心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每一个疾控人都是平凡的,但他们的事业却不平凡。今天我们就来会会涪陵区疾控中心疾控人潘红,揭开疾控工作面纱一角。
2020年1月,涪陵区出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潘红被科长带着一起去涪陵中心医院做流调工作,那也是潘红第一次接触到流调工作。“刚开始做流调的时候觉得很茫然无措,特别是电话流调的时候,很害怕别人拒绝我。”两年过去了,潘红仍坚持在疫情应急防控第一线,当年青涩的小姑娘现在也已经能独当一面,由现场流调工作逐渐转向流调数据工作的汇总分析和信息报送。
接收各地协查函、分配给流调员、整理分类流调员提供的数据信息、回函、上报,潘红每天都泡在各种流调的数据和表格里,不断重复着这一重要而枯燥的工作。因为人每天都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所以一旦流调对象有了新的动态消息,潘红就需要立即上报,最多的一段时间是一天上报5次,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8点、晚上12点、凌晨3点,潘红一直保持着24小时随时待命的状态。
流调数据员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是是门细致活。“绝对准确”被深深地刻在了潘红的脑子里。“所有流调员的信息来源都是从我这里来的,他们调查到的数据信息也是从我这里出去。数据一旦弄错就会导致整个涪陵区的数据都是错的。”潘红说,手握全区的数据,她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大学毕业后潘红就一心想要扎根家乡,看着自己正为家乡的平安健康保驾护航,这让潘红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更加的有干劲了。
除了流调数据员的工作,潘红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艾滋病防治。“近年来青年和老年群体艾滋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大多数人都谈艾色变,这都是因为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了解。”潘红说,所以很多患者确诊后会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遇到这种情况潘红就会非常耐心开导他们。久而久之许多患者一遇到什么事情就都会来找她,她也会非常乐意地帮助他们。
“我们还救助过一个孩子。”谈到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她回忆起救助过的一个由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孩子。父亲因癌症去世后,孩子就跟着70多岁的奶奶生活,因一次普通感冒到医院才被查出来患有艾滋病,后被邻居和同学孤立,学校里学生的家长们拒绝让他上学。看着瘦瘦小小的孩子被孤立,潘红和她的同事们实在不忍心,便一直不断的跟陕西的一个专收艾滋病孤儿的红十字学校联系为小男孩转校。“本来他们是不收外省学生的。”但是潘红她们并没有放弃,继续不停的跟学校沟通交流,“联系了三年,最后学校那边终于同意了。”潘红说,回忆起这段经历,潘红很感慨,觉得自己也算是参与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只要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艾滋病其实并不可怕。”潘红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艾滋病,深入了解艾滋病防护,让“恐艾”不再,从传染源头抑制艾滋病的蔓延。
从2017年到现在,潘红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五年,尤其是新冠疫情出现后的这几年,她的工作格外繁忙,但是好在涪陵区疫情形势平稳,这让潘红觉得很有成就感。她说:“虽然平时的工作会很累,但是当听到流调对象和艾滋病患者的一句‘谢谢你’‘辛苦了’,就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对于未来,潘红说:“我会一直在疾控工作,虽然有时候很累,但也能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