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往事17
逝去的青春
初二的学习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比起初一来说更多的是熟悉!早已经习惯了多科目的学习和住校的生活,对整个学校和江东的环境也早已经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甚至是师院的校园环境,也早已在每个周末的下午将其逛了个遍!早已没有了初一时候的那种陌生和拘谨,取而代之的是私混吧!可能说私混听起来有点和学生的身份有点不符。可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大概身上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的江湖习气,又或者说应该是痞性比较重!说好学生吧,似乎不怎么沾边,抽烟喝酒逃课上网样样都有参与;说坏学生吧,好像又没有坏透属于教教勉强还能听话的那种!大概应该是说介于坏与好中间的边缘!所以,我觉得初二的时间基本属于私混那种状态!
既没有初一的毫无头绪,也没有初三的那种紧张与充实!基本上属于大部分同学干过的事情我都干过。上课打瞌睡、扯女生头发、传字条、偷偷拿掉同桌的凳子、下课一帮人躲在厕所抽兄弟烟,你一口我一口…… 为了不让老师闻到身上的烟味,用风油精涂抹在烟上再抽,我想大概是那个时候学生当中比较流行的方法!只不过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伎俩,任何拙劣的手段又怎能逃过老师的法眼!我想大多数时候只是不屑于戳穿而已!又可能是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成绩好的同学身上,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混子大多数时候没有太过的关注!所以才留给了我们一丝私混的空间!对于那个时候同学之间的相处,我认为其实是很单纯的!至少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彼此都很真诚!很多人说,有没有校园恋情!我认为是有的,豆蔻年华及并之年的中学生。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又少女不怀春?懵懂青涩的情愫在心里偷偷滋生蔓延,那是一种淡淡忧伤也是一丝丝的甘甜!总希望看到他(她)的笑容和样子,似乎这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情感!没有世俗的杂念,也没有现实的残酷!或许有的只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张张有背景画的信笺似乎是那个年代情书的专用;而心形或者豆腐块以及其他形状的折纸工艺则是爱念的传递!又或者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用塑料吸管一样的东西折叠而成的星星;也可能是塑料绳子编织的各式手链;还有可能是一本贴满画纸的歌词本;当然也有可能是抽屉盒里面莫名出现的一张纸条一盒牛奶一包饼干……
太多的方式承载了那个年代朴素而又单纯爱情!而那个年代所谓的爱情,我觉得可能更多的只是同学间的一种爱慕一种崇拜,又或者是一种惦念和好感!又或许是作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于同学间好感的一种超前认知吧!懵懂的爱意或许有一丝丝的萌芽,但在现在看来绝对不应该叫做爱情!似乎应该叫爱晴吧,在有爱的晴天里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彼此对心有涟漪的一种回应!当然,那时候的很多行为或许都会被老师和同学当成是谈恋爱,或者说是早恋!而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早练”。提早练习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武断的认为和觉得男生女生走的近就是谈恋爱或者早恋!然后兴师动众严防死守各种谈话警戒,其实大可不必!我个人觉得,其实经历一些挫折反而对于情商和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毕竟,我们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坎坷!而我们也正是在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的时候得到成长!继而开始慢慢的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慢慢的变得睿智!
而对于早练,我觉得或许更多也是一种模仿和学习!咿呀学语时我们开始向父母学习单音节词语,然后多音节词语再然后重复句子,然后的然后学会和掌握了使用语言的技巧!同样的豆蔻年华及并之年,开始接受大量的知识、文化然后慢慢吸收!同样对于情感的认知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掌握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进而用优美的文字将其阐释。我觉得写应该是算得上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说话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其实很多时候这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学习的技能!或许有人说,你这是在给早恋找借口和诡辩!其实不是,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被爱是排在除了生存和安全以后的第三位的需求!在发展心理学中,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对于爱与被爱需求的追寻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青春叛逆期的表现和错误认知,让身边的人误会了而已!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被那种感觉所蒙蔽,错误的以为那就是爱!纯真的爱!仅此而已!可很多时候,每当我们回忆青春往事的时候又觉得那样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却是现实中的我们所向往和怀念的!怀念年少的懵懂;怀念无邪的情感;怀念无忧的年纪;很怀念逝去的青春!